重置 676

  1. 52年的大灾变周期
  2. 第十三次大灾变周期
  3. 黑死病
  4. 查士丁尼的瘟疫
  5. 确定查士丁尼瘟疫的日期
  6. 塞浦路斯和雅典的瘟疫
  1. 青铜时代晚期的崩溃
  2. 676年的重置周期
  3. 气候的突然变化
  4. 青铜时代早期的崩溃
  5. 史前的重设
  6. 摘要
  7. 权力的金字塔
  1. 外国土地的统治者
  2. 阶级斗争
  3. 重置在流行文化中
  4. 启示录2023
  5. 世界信息战
  6. 该怎么做

气候的突然变化

在每一次重启期间,都有三种类型的灾难发生:瘟疫、地震和气候崩溃。最剧烈的天气异常发生在查士丁尼瘟疫期间,当时小行星的撞击造成了极端的冷却和一个非常严酷的冬天。查士丁尼瘟疫和黑死病的记载都表明,全球大灾难的特点是几乎连续不断地降下极重的雨水,造成灾难性的洪水。同时,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可能会经历长期的干旱。修昔底德报告说,在雅典瘟疫期间,许多地方都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反过来,亚历山大的教皇狄奥尼修斯写道,在塞浦路斯瘟疫期间,尼罗河有时干涸,有时溢出,淹没了大片地区。

最严重的全球灾难带来了持续几个世纪的气候反常现象。青铜时代晚期的崩溃就是这种情况,当时整个近东地区普遍存在干旱状况,有些地方持续了两百年,其他地方则长达三百年。一些学者认为,这次特大干旱的原因是来自大西洋的湿润风向的改变。查士丁尼瘟疫之后,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年里,气温并没有完全恢复正常。这个时期被称为小冰期。下一个小冰期大约始于黑死病时期,持续了几百年。在本章中,我将尝试解释所有这些气候异常背后的机制。

晚期小冰期

与查士丁尼瘟疫有关的重置之后,是一个漫长的冷却期。(参考)首先,一颗小行星撞击,几年后发生了火山爆发,导致了最初15年的冷却期。但此后的冷却持续了一百多年。这发生在历史上的一个年代不确定的时期。异常现象可能始于公元672年的重置,并持续到8世纪末。大约在同一时间,美洲发生了特大干旱,对玛雅文明造成了严重打击。

经典玛雅文明的崩溃是考古学中最大的未解之谜之一。根据维基百科的说法。(参考)该文明在7世纪和9世纪之间的衰落的特点是在中美洲南部玛雅低地的城市被遗弃。玛雅人曾经在他们建造的纪念碑上刻下日期。在公元750年左右,有日期的纪念碑的数量是每年40个。此后,这个数字开始相对迅速地下降,到公元800年时只有10个,到公元900年时降至零。

目前还没有普遍接受的崩溃理论,尽管干旱作为一种主要的解释已经获得了发展势头。古气候学家发现了大量的证据,证明尤卡坦半岛和佩滕盆地的一些地区在古典时期的末期经历了长期的干旱。严重的干旱可能导致了土壤肥力的下降。

根据考古学家理查森·B·吉尔等人的研究,委内瑞拉附近的卡里亚科盆地的长期干旱从公元760年持续到930年。(参考)一个海洋核心准确地将四次严重的干旱事件定在这几年。公元760年、810年、860年和910年,与城市被遗弃的四个阶段相吻合。这些都是这个地区在之前7000年中最严重的气候变化。古气候学家尼古拉斯-P-埃文斯和合著者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在玛雅文明崩溃期间,年降水量减少了50%,在干旱高峰期,降雨量减少高达70%。(参考)

小冰河时期

老彼得-布鲁盖尔的"雪中猎手",1565年
查看图片的完整尺寸:4546 x 3235px

小冰期是全新世中最寒冷的区域性冷却期之一。这个冷却期在北大西洋地区特别明显。它在1850年左右结束,但对于它何时开始以及它的原因是什么并没有共识。因此,几个日期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被认为是寒冷期的开始,例如。
- 1257年,印度尼西亚的萨马拉斯火山大爆发和相关的火山冬季发生。
- 1315年,欧洲的大雨和1315-1317年的大饥荒发生时。
- 1645年,当太阳活动的最小值(最小蒙德)发生时。

许多不同的因素促成了小冰河时期,所以它的起始日期是主观的。火山爆发或太阳活动的减少可能导致持续数年或数十载的冷却,但肯定不会持续数个世纪。此外,这两个原因都应该使地球上所有地方的气候变冷,而小冰河时期却主要在北大西洋地区感受到。因此,我认为火山或太阳不可能是这个地区降温的原因。科学家们提出了另一种解释,也许是最中肯的解释,根据这种解释,降温的原因是洋流循环的减慢。首先值得解释的是,海洋中水循环的机制是如何运作的。

红色--表面电流。 蓝色--深层水形成

一股巨大的洋流流经世界上所有的海洋。它有时被称为海洋传送带。它影响着全世界的气候。它的一部分是始于佛罗里达州附近的海湾流。这一洋流将暖水向北输送,然后随着北大西洋洋流到达欧洲附近。这股洋流对邻近陆地地区的气候有重大影响。由于它的存在,西欧的空气比类似纬度的空气要温暖10°C(18°F)。(参考)大洋环流在向极地地区提供热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调节这些地区的海冰数量。

大尺度的海洋环流是由温盐环流驱动的,温盐环流是由各个水团的密度差异引起的海洋水循环。形容词温盐是由代表温度的和代表盐度的演变而来。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海水的密度。温暖的海水会膨胀,并变得比寒冷的海水密度更小(更轻)。咸水比淡水密度大(重)。

来自热带地区的暖流(如海湾流)在风的推动下向北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一些水被蒸发,增加了水的相对含盐量和密度。当海流到达高纬度地区,遇到北极的冷水时,它失去了热量,变得更加密集和沉重,导致水沉入海洋底部。然后,这种深水形成的水流沿着北美海岸向南流动,继续在世界各地循环。

表层洋流(红色)和深层洋流(蓝色)形成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温盐环流的一部分)。

F. Lapointe和R.S. Bradley的新研究表明,在小冰期之前,14世纪下半叶,大西洋暖水异常侵入北欧海域。(参考, 参考)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异常强大的暖水北移。然后,在公元1400年左右,北大西洋的温度突然下降,启动了北半球的冷却期,持续了大约400年。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在14世纪末明显加强,在公元1380年左右达到高峰。这意味着比平时多得多的暖水正在向北移动。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格陵兰岛和北欧海域以南的水域变得更加温暖,这反过来又造成了北极地区冰层的迅速融化。在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的几十年内,大量的冰块从冰川上脱落并流入北大西洋,这不仅使那里的水域冷却,而且稀释了它们的盐度,最终导致AMOC崩溃。正是这种崩溃引发了气候的大幅冷却。

我关于气候变化原因的理论

我认为有一个解释,为什么重置会导致气候崩溃,有时会变成几百年的冷却期。我们知道,重启会带来大地震,从地球内部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有害空气)。我认为这并不只发生在陆地上。恰恰相反。毕竟,大部分的地震带都在海洋之下。正是在海洋之下,发生了最大的构造板块的移动。这样一来,海洋就会扩张,大陆就会相互漂移。在海洋的底部,形成了裂缝,气体从这些裂缝中逸出,其数量可能比陆地上的大得多。

现在一切都很容易解释。这些气体向上漂浮,但它们可能永远不会到达表面,因为它们溶解在水的下部。海洋下部的水成为 "闪光的水"。它变得很轻。出现的情况是,顶部的水相对较重,底部的水相对较轻。因此,顶部的水必须落到底部。而这正是所发生的。温盐环流加速,从而增加了湾流的速度,湾流将温暖的水团从加勒比海运往北大西洋。

温水的蒸发比冷水要密集得多。因此,大西洋上空的空气变得非常湿润。当这种空气到达大陆时,会引起连续的大雨。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重置期间天气总是那么多雨,以及为什么在冬天会下大雪。正如图尔的格雷戈里所写的,"夏季的几个月是如此潮湿,似乎更像冬天"。如果在重置期间有大型小行星撞击或火山爆发,气候崩溃的影响就更大。

在全球大灾难之后,高浓度的气体在水中持续了几十年,使海洋循环保持加速。在这期间,温暖的海湾流逐渐使极地地区的水变暖,这又导致冰川融化。最终,来自冰川的水是新鲜的、轻盈的,在海洋表面扩散开来,防止水沉入深海。也就是说,发生了与开始时相反的效果。大洋环流减慢,所以湾流减慢,向北大西洋地区输送的暖水减少。更少的热量从海洋到达欧洲和北美洲。更冷的水也意味着更少的蒸发,所以来自海洋的空气更不潮湿,带来更少的雨水。一个寒冷和干旱的时期开始了,这可能持续数百年,直到新鲜的冰川水与盐水混合,海洋循环恢复正常。

尚待解释的是严重干旱的原因,在重置期间和重置之后,往往与倾盆大雨交替出现。我认为原因是海洋环流的变化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这是因为海洋表面温度的变化导致其上方空气温度的变化。这影响了大气压力的分布,扰乱了大西洋上空高压和低压区之间的微妙平衡。这可能导致北大西洋振荡的正相出现得更频繁。

蓝色-潮湿, 黄色-干燥
左图--正NAO阶段--更多风暴
右图 - 负NAO阶段 - 较少的风暴

北大西洋振荡(NAO)是一种与北大西洋上空大气压力波动有关的天气现象。通过冰岛低气压和亚速尔群岛高气压的波动,它控制着北大西洋的西风和风暴的强度和方向。吹过海洋的西风将湿润的空气带到欧洲。

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正值阶段,大量的温暖和潮湿的空气向欧洲西北部进发。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强烈的东北风(风暴)。在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地区,冬季相对温暖和潮湿,而夏季则相对凉爽和多雨(海洋性气候)。而在地中海地区,冬季相对寒冷,降水很少。相反,当NAO相位为负时,大量的温暖和潮湿的空气被引向地中海地区,那里的降水增加。

我想,在重置期间,正NAO阶段更经常发生。这表现在欧洲南部的长期干旱上。而当振荡相位发生变化时,这些地区会出现降雨,由于温暖的海洋,降雨量也会非常大。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的这部分地区会经历长期的干旱,与大雨交替出现。

虽然大多数气候学家都认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美国的影响要比对西欧的影响小得多,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被认为会影响北美中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天气。天气异常对北大西洋地区的影响最大,因为这部分地区最依赖洋流(对湾流)。然而,在重置的时候,世界各地都可能出现异常现象。我想,在太平洋地区,我们应该期待更频繁地出现厄尔尼诺现象。这种天气现象影响到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如下图所示。

干、 湿、 干冷、 干暖、 湿冷、 湿暖。
上图 - 6月至8月的厄尔尼诺天气模式
底部图片 - 12月至2月的厄尔尼诺天气模式

我们看到,在玛雅文明存在的尤卡坦半岛附近,厄尔尼诺现象在夏季带来了干旱,而此时的降雨量应该是最多的。因此,玛雅文明的消亡很可能是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频繁发生而导致的干旱。


正如你所看到的,一切都可以得到科学的解释。现在,气候说客将不再能够说服你,下一次重置后的气候变化是你的错,因为你产生了太多的二氧化碳。与重置期间从地球内部逸出的大量气体相比,人造气体毫无意义。

下一章。

青铜时代早期的崩溃